TOKYO SKYTREE TOWN 關於東京晴空塔城

規劃地點歷史

在江戶時代早期,Rising East項目的規劃地點,Sumida-kuKohihashi和Oshigami地區屬於下總國與隅田川接壤的邊界,是“江戶”的郊區,農田分散在蘆葦叢生的濕地。1657年發生長袖和服火災 (明歷大火) 後,隅田川以東的城市化進程因圍海造田而加快,武士們的宅邸遷移至此,町屋林立,1713年設置了代官和町奉行。國境轉移到現在的縣境的江戶川,這個地區成為武藏野國的一部分。

進入明治時期,這個地區被稱為本所區小梅瓦町,據說是因為這個地區盛行瓦的生產。因此,這附近住著很多工匠,孕育了各種各樣的制造傳統。東武在這個地區的歷史始於1902年 (1902年) 4月1日,從Kitasenju延伸了東武伊勢崎線,並開設了“吾妻橋站 (現在的東京天空樹站) ”。

1904年因龜戶線 (曳舟~龜戶間) 的開通而臨時廢止,之後在1908年作為貨物站重新開業,1910年改稱為“淺草站”作為旅客站重新開業。當時,通過鐵路運到業平橋站 (現東京晴空塔站) 的貨物,在這裡再裝上船運,從北十間川通過隅田川、中川,運往全國各地。1911年 (1911年),東武鐵路的總公司搬遷到這個地方,小梅瓦鎮 (現墨田區Oshigami 1-1-2),並作為東武鐵路的中心基地發揮了作用。

之後,在1931年 (1931年) 現在的淺草站開業並更名為“業平橋站 (現在的東京晴空塔站) ”之前,它被用作東武伊勢崎線的客運總站,並且在1993年 (1993年) 貨物處理被廢除之前,它作為物流總站發揮了很長的作用。業平橋站 (現東京晴空塔站) 開業一個多世紀以來,作為人員和物資集散、文化和產業往來的節點,發揮了歷史性的作用。

1897年
東武伊勢崎線延伸前的小梅瓦町
1912年
總公司遷移後的小梅瓦町
淺草 (現東京晴空塔站) 站
設置的船塢
1912年
總公司遷移後的小梅瓦町

業平橋站 (現東京晴空塔站) 圖片庫

大正中期
淺草機關庫・外觀
大正中期
淺草機關庫、轉盤
1919年淺草
(現東京晴空塔) 站前聚集的女學生 (三輪田高等女學校秋季修學旅行)
昭和初期
淺草 (現東京晴空塔) 站內
昭和初期
電氣化開業當時的淺草
(現東京晴空塔) 停車場
昭和20~30年代
業平橋 (現東京晴空塔) 站內
替換作業
1965年左右
業平橋 (現東京晴空塔) 站內
往年的報紙運輸
2003年
業平橋 (現東京晴空塔) 站
地平站臺
目前
東京晴空塔®規劃用地
現在
成為站名由來的業平橋